一个消息
听说,win10停更了,第一反应是:哦,已经到时间了啊,停吧,反正也就玩游戏时会用用。
事实上,这个消息如果是在半年前,第一反应肯定是这样:哎呀,太好了,SBbug10终于不会再自动更新了,再也不用担心这SB偷偷自动更新半天、然后更新失败再回滚半天,浪费时间、浪费精力、浪费生命!
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对于新的继任者——瘟尸疫(win11),打死我也不会用的,更不会买预装了瘟尸疫的电脑,实在迫不得已要在别人的瘟尸疫设备上操作,心里也是要多骂几句的。
话再说回来,现在对待win10的态度能这么平淡,其实是因为已经使用linux做主力了,毕竟最近几年在win10上使个劲儿地折腾wsl和虚拟机,就是为了转linux做主力。
转战场
其实,大概从2009年有第一台自己的电脑后不到一年,就开始接触linux了,第一次安装的发行版是wubi安装的ubuntu,再后来是物理分区装双系统;工作后5~6年,基本上都是在虚拟机里玩,ubuntu、centos、mint、debian等主流发行版都尝试过,gnome、kde、mate、xfce、cinnamon等主流的桌面环境也尝试过,不过也仅仅是尝试过而已;后来,bug10(win10)出了wsl,又玩起了wsl。
有一阵子,python爆火,无意间发现同样的python程序在wsl和win10下的性能天差地别,对win的不满(之前主要集中在SB自动更新上)瞬间爆涨。
后来学了git并做为主力工具后,linux的tab补全简直爱死了,于是wsl+git就正式成为生产力工具了。
再后来,固态硬盘开始大行其道,这本是件好事,但是无奈那些互联网大厂都推出了自己的桌面应用——清一色的浏览器套壳,真TM SB到极致了,于是,原本就喜欢绿色版的自己就变得更喜欢那些小而美的东西了。所以,debian+xfce的组合也就慢慢固定下来了。
由于一直做的是delphi开发,基本上被win锁死了,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在用win,即便是双系统。
做了十年的delphi,早已厌倦了那种因个人审美及习惯不同而导致的各种算不上是真需求的需求,所以越来越倾向于去做更关注逻辑的后端。还好,碰巧遇到了这么一个机会,于是就从delphi转go了,顺便也转为linux做主力了。
其实,有了wsl+git做主力的那段经历,完全转linux做主力并没有太多不适,真要说的话,主要还是那些消费级的应用不多(在信创大环境下,还是比以前好了不少,比如:微信、QQ、wps等),以及一些硬件的驱动麻烦些,但是那些生产级的应用真的是挺好的。
不知不觉,使用linux做主力已经半年了,win10除了偶尔玩玩游戏外,几乎已经不用了,除非是需要使用个别只能在win上运行的应用。
后话
-
中间也尝试过很短一段时间的
free bsd,除了生态更小外,没明显感觉出与linux有太大不同。 -
使用
linux才真正感觉自己的电脑是自己的,虽然有时也会被玩坏点东西,但是网上查一下,照着敲几下命令,一般问题都能解决。